北京“兩區”建設即將迎來三周年,三年來“兩區”建設進展和成效如何?8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王東堂介紹,三年來,北京緊緊抓住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推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目前,國務院批復“兩區”建設251項任務,實施率近98%。北京推出了10余個專項改革方案近500條措施,有40項創新經驗案例向全國推廣。
“兩區”建設是國家賦予北京的重大使命、重要機遇,作為全國唯一服務業擴大開放示范區和“兩區”疊加區,三年來,北京緊緊抓住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推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三年來,北京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助力了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良好生態。在2022年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示范評價中,北京名列第一,有效發揮了制度創新試驗田和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作用。
一是突出科技創新,著力推動創新要素加速聚集。率先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報備即批準”,較常規流程壓縮80%以上;建設了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中關村綜保區;落地全國首個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首創私募股權轉讓平臺;出臺了北京市外籍“高精尖”人才認定標準,動態推出境外人才職業資格認可目錄,更好引聚國際要素資源。
二是突出服務業開放,帶動新主體新模式落地。率先實施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產品試點,推出免稅保稅跨境電商相銜接、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線上拍賣等模式;實現外國專利代理機構設立常駐代表機構零的突破,全國首家外商獨資新設券商、另類投資保險資管公司等一批標志性項目落地。
三是突出數字經濟,強化規則體系探索。印發“北京數據二十條”,設立全國首個數據資產登記中心、數據跨境托管平臺,探索建立數據資產登記、交易等制度;發布了《北京市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并上線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平臺;落地首個數據出境評估、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案例。上半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4.5%。
四是突出京津冀協同,助力園區聯動發展。北京堅持“產業開放+園區開放”并行突破,加快20個重點園區(組團)發展,重點園區已經成為制度創新的重要載體和示范窗口。特別是立足京津冀協同開放、協同發展,推出了四批179項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事項;京冀共建全國首個跨省域的大興機場綜保區,率先打造“一個系統、一次理貨、一次查驗、一次提離”港區一體化監管模式。
在“兩區”建設帶動下,從2020年到今年6月,北京市實際利用外資551.4億美元,占全國的9%,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占比達到96.5%,為全國構建高標準服務業開放制度體系積累了新的經驗。
(記者: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