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項:全面做好賽事運行和服務保障工作,高效運行賽時運行指揮體系,按照競賽日程妥善做好場館運行和競賽組織工作。精心做好住宿、餐飲、醫療、交通、抵離等賽會服務保障工作,積極配合做好重要外事活動服務保障、賽事轉播和新聞宣傳。
進展情況:第一季度已完成。
第112項:實施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規劃,持續提升天安門地區、中南海周邊、長安街沿線等傳統國事活動區域環境品質。加快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提升,推進第四使館區、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新國展二三期建設。強化南中軸地區、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區域國際交往功能。
進展情況:
一是持續提升天安門地區、中南海周邊、長安街沿線等傳統國事活動區域環境品質,正陽門箭樓南望永定門景觀視廊項目和西長安街北新華片區環境綜合治理已進場施工,東華門大街環境整治提升項目正進行預算評審。二是加快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提升,研究制訂雁棲島配套提升項目規劃設計方案,雁柏山莊已完成壓力測試,穩步推進試運營,持續做好服務人員、管理人員培訓工作。棲湖飯店建筑主體二次結構和屋面防水保溫施工基本完成,幕墻和機電工程正有序推進。三是持續推進第四使館區、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新國展二三期建設。印發實施《東壩地區規劃建設方案》,完善東壩地區核心功能和規劃定位,打造國際交往中心新亮點。加快推動第四使館區項目規劃建設,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正進一步優化國際交往空間設計和裝修裝飾方案,新國展二、三期項目均有序推進。四是高水平實施南中軸地區規劃,研究編制大紅門博物館群及配套服務區規劃設計方案。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外立面亮相,預留國際交往空間和功能,正有序推進二次結構和機電工程。
第113項:支持建設國際醫院,規范管理國際學校,加快建設高品質人才社區,優化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服務,支持打造符合國際人才消費習慣、文化方式的工作生活環境。
進展情況:
積極配合市人才局不斷優化國際化環境和服務。推動涉外醫療服務便利化,規范外語標識工作;打造良好的國際教育環境,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統籌推進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打造國際化特色示范街區;著力打造國際化消費文化環境,提高外籍群體參與度,取得階段性成效。
第114項:完善城市國際化環境和服務,統籌推進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實施,建設友城工作項目庫,推動繪制“友城產業地圖”,擴大北京國際“朋友圈”。
進展情況:
1.一是印發《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實施專項工作方案,編制年度重點任務清單,指導各區、各單位依法推進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二是會同市城管執法局印發《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執法配套文件,為加大各領域外語標識執法力度奠定基礎。三是線上線下開展宣傳宣講,通過一圖讀懂、政策解讀等方式開展宣傳解讀,制作并播放《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雙語宣傳片,開展宣傳培訓,提高社會知曉度。四是赴重點區和行業主管部門開展集中走訪調研,了解工作開展情況和存在問題,提供有針對性指導意見。
2.建立健全友城工作項目庫工作體系,按時更新2022年全年合作項目和產業項目數據。以北京市與德國科隆市結好35周年為契機,兩市市長視頻會見,在城市治理、經貿、科技等領域開展合作進行深入交流,并見證有關部門簽署合作協議。市主要領導視頻出席第25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市主要領導分別致信蒙古、塞爾維亞、丹麥、德國、愛爾蘭、泰國、古巴等有關城市市長,密切友城高層交往。舉辦“北京冬奧會友城合作發展論壇”,東京、雅典等6位城市領導在論壇發言。市領導參加“中美友城視頻對話”、“北京-哥本哈根雙城記”專題展覽開幕式等活動,夯實友城合作基礎。
第116項:發揮好中國-中東歐國家首都市長論壇、七城市商會會長聯席會議、市長國際企業家顧問會議等機制性平臺作用,加快國際經貿、科教、公共衛生、文體等領域資源對接和項目合作。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舉辦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會展活動。
進展情況:
在北京-首爾混合委員會框架下持續深化兩市在環保、規劃等領域務實合作,協助推動考古遺址博物館和漢城百濟博物館互辦展覽事宜。利用好首都市長論壇平臺,進一步加強與該地區友好城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交流與合作。市政府外辦主任向首爾市新任市民溝通企劃官致賀信,表示愿與韓方共同努力,高標準高水平做好北京-首爾混合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籌備工作。積極配合做好服貿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年會、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世界機器人大會等重要國際會議活動外事服務保障工作。加強對各類國際活動主辦方的政策指導,指導其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嚴格防范疫情風險的同時創新活動形式,確?;顒臃€妥舉辦,實現預期效果。
第117項:落實國際組織落戶便利化措施,支持世界劇院聯盟等更多國際組織、國際功能性機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專業服務機構在京落地。
進展情況:
1.落實國際組織落戶便利化措施。一是經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于4月印發實施《支持國際組織落戶的若干措施》。二是在外辦微信公眾號開設“國際組織在北京”專欄,向有關中央單位宣介政策內容,放大我市大力吸引優質國際組織政策信號。三是對重點國際組織項目提供定制化政策服務,開展立項評估。
2.推動重點國際組織在京落戶。一是對重點國際組織項目提供定制化政策服務,建立工作臺賬,實行動態管理。二是積極配合相關單位,推進全球服務貿易聯盟、世界劇院聯盟等重點國際組織落戶。全球服務貿易聯盟于4月正式完成在京登記。文化和旅游部同意擔任世界劇院聯盟業務主管單位,經征求外交部同意,中組部批準王寧同志擔任聯盟主席。
3.配合做好國際高端要素引聚工作。借助市領導高層會見渠道搭建我市國際合作平臺,推動國際功能性機構、專業服務機構在京引進落戶。
第118項:推動實施北京市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探索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經濟合作試驗區,支持設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基金,鼓勵引導更多優質企業穩妥有序“走出去”。
進展情況:
1.服務本市公民和企業境外安保方面:截至10月31日,北京市境外安全服務平臺共推送《境外安全周報》43期、境外快訊8414條、安全提醒613條,重大涉外突發事件958條和8個熱點追蹤專題。
2.支持企業、社會組織等參與“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方面:一是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與巴基斯坦技術特區管理局簽訂友好合作關系意向書,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生物技術等領域務實合作,并為中國企業赴巴基斯坦開拓市場搭建橋梁;在京籌建“一帶一路”科創園,為我市企業“走出去”建設孵化平臺。二是四達時代在非洲繼續推進“萬村通”項目(為非洲一萬個村落實施收看衛星電視項目),完成烏干達、布隆迪和塞內加爾的900個村落建設;在塞內加爾全境提供數字電視視聽服務,包括塞國家臺等非洲本地頻道、CGTN及CNC WORLD等中國主流媒體頻道。三是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與阿富汗文博機構開展合作,發起守護阿富汗世界文化遺產(巴米揚石窟、賈姆宣禮塔)行動,并在當地開展地震、水域救援培訓;在柬埔寨參與節能環保減貧項目,向當地捐贈4497個節能灶;在巴開展水災人道主義救援,參與當地村莊消殺工作,并發放援助物資近千份。四是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在印度、菲律賓、布隆迪等8國開展國際兒童保護公益律師項目,支持上述國家開展兒童保護工作。五是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與利比亞、萊索托、加納、莫桑比克、蒙古等國機構開展合作,聯合我國企業對外捐贈相關數字技術和數字科技產品,推動消除數字鴻溝和數字減貧工作。
第119項:持續深化京港、京澳、京臺交流合作,高水平辦好京港合作會議第五次會議、京港洽談會、京臺科技論壇,做實京澳合作伙伴行動。
進展情況:
1.建立京澳合作會議機制。6月,國務院批準京澳兩地建立政府間一級合作機制。牽頭制定合作清單,明確12個重點領域及具體合作項目,籌備簽約儀式及第一次會議。
2.謀劃籌備京港合作會議第五次會議。梳理第四次會議成果落實情況,研究第五次會議內容。赴香港駐京辦座談,對接新一屆特區政府,推動會議籌備。
3.配合籌備第二十五屆京港洽談會。參與前期籌劃,做好政策把關,完善總體方案,協調推進貴賓邀請工作。
4.組織實施京澳合作伙伴行動?;I劃和組織我市10個部門、32家企業線上參展第27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宣傳“兩區”“三平臺”、國際科創中心、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以及金融業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最新政策,推介科技、金融、文旅、中醫藥等領域82個項目。
5.持續推動京港京澳交流合作。完成香港回歸25周年在京相關慶?;顒臃毡U?。持續推動在京港澳同胞疫苗接種工作,為港澳同胞解決具體困難。指導在京港人團體參與“兩區”政策云推介。支持港澳參展服貿會,協助推進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港澳交流活動。服務保障港澳代表團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促成北京國際電影節與香港國際電影節深度合作。梳理匯總我市企業紓困政策,將“政策包”送到在京港澳企業手中。陪同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考察企業,支持北京企業赴港澳及海外發展。統籌協調我市企業向香港捐贈抗疫物資。